历史上说的“扒灰”是什么意思?真有其人?

🌌 365提款一直在处理中 ⏳ 2025-09-04 19:09:36 👤 admin 👁️ 6876 💖 730
历史上说的“扒灰”是什么意思?真有其人?

初读红楼梦的时候很是不明白,焦大的一句:“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如此平淡的一句话,为什么让所有的人都汗颜,连一向巧言令色的王熙凤都无言以对,还不许贾宝玉细问。后来渐渐大了,知道养小叔子是一种叔嫂间的不伦,但还是不懂扒灰的意思,但隐隐知道也是一种乱伦。后来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原来这指的是翁媳间的不正当关系。

“扒灰”的来历

过去一些庙里的香火旺盛,庙里烧香的炉子里,焚烧的锡箔比较多,时间长了,形成了大块,和尚们就扒出来卖钱用。后来住在寺庙旁边的人知道后,也来炉子里偷锡。因为“锡”“媳”同音,就引申为老公公偷儿媳的隐语。 《红楼梦》里焦大骂的“扒灰”,就是骂贾珍与儿媳秦可卿的乱伦之恋。看看,这种大家最感兴趣的艳情事也不注意,搞得家里不用怎么做活的奴才焦大都知道了,主子身边那些奴才还不舌头根子都嚼烂了。

关于扒灰的小故事在小说中屡见不鲜,也不足为奇了,更奇妙的是就这两个字却同时跟宋朝的两个大文豪扯上了很大的关系。一个是苏东坡,一个是王安石,在故事中,两人似乎都很是乐于做这件事情,大致情节如下:

话说当年苏东坡年纪已大,官场失意,倒也儿孙满堂,其乐融融。有一日,苏东坡的孙子吵着闹着要到爷爷的书房里去玩,虽然他的书房寻常人不能进去,然是缠不过儿子,她的媳妇就悄悄带着自己的儿子去一窥究竟。看着书房中的各色古典书籍,他的媳妇忍不住翻看,让孩子在一旁玩耍。看着看着,竟然睡着了。孩子见母亲睡了,自觉无趣,径自玩去了。黃昏时分,苏东坡与友人饮酒半酣地回到书房,看见媳妇斜躺在他床上,心想这与礼教不合,怕人说闲话,赶忙退出去,谁知一不留神,打翻了桌上的香炉。趁着酒性,又望着床上水葱一般的美人,苏东坡意兴阑珊以指在桌上的香灰里写了两句诗:“芙蓉帐內一琵琶,欲要弹它礼又差。”写完后,苏东坡便退了出去。

媳妇一觉醒来,急忙要离开书房,猛然见到公公留在桌上的诗句,脸上不禁绯红。这媳妇也认得几个字,会得几首诗,便回道:“愿借琵琶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家。”写罢,赶紧离去。

当苏东坡再次回到书房,发现桌上多了两句诗,正在看得认真,忽闻得背后有动静,定睛一看不是别人,恰是好友陈季常来访。陈季常笑着问:“东坡兄,您在干什么呢?”苏东坡赶紧以袖子将桌上的灰抹去,然后若无其事的说:“没事没事,扒灰而已……扒灰而已……”

后来,公媳之间有所暧昧,人们就雅称为“扒灰”。

王安石的故事与苏东坡类似,仲夏之夜,王安石罢朝归来,正是月明之夜。匆匆一瞥,却见儿媳因为天热浴罢贪凉未衣,月光下隔帘甚明。王安石不忍不言,乃写诗两句于纸上,到香炉边,以手“爬灰”将诗藏于香炉内灰下,作诗曰:“朝罢归来月西斜,隔帘瞧见玉琵琶。”到第二天晚上下朝归来,王安石忍不住到香炉边“爬灰”再看,只见回道是:“何不抱来弹一弹,声音不到外人家。”正当王安石得意洋洋之际,他的儿子前来看望,为他在做什么,他便假装收拾案牍回道:“扒灰而已”。

小编认为,这些关于古代名人私生活的绯闻大多数应该是捕风捉影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足够的材料证明苏轼或者王安石是与儿媳有绯闻的,更多的是以讹传讹。王和苏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政治斗争非常复杂的时代,小编觉得政治对手故意泼脏水是有可能的。

北宋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苏东坡被贬黄州,经常造访陈季常。一天,苏东坡邀陈季常春游,柳氏担心他与妓女鬼混,不准他去。陈作了保证,如有妓女愿受罚打,柳氏才答应。后来柳氏打听到,果然有妓女陪他们游逛,回来便要打他。陈季常怕挨打,经苦苦哀求,改为在池边罚跪。苏东坡来访,看到陈季常这副样子,认为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耻辱,用些大道理责怪柳氏,两人争吵起来。柳氏觉得苏东坡唆使其夫携妓游,又来干涉自己家的事,便把他赶出去了。

苏东坡见陈妻如此厉害,就写了一首题为《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的诗戏他:“龙丘居士也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河东是古郡名,柳姓是河东望族,“狮吼”在佛家比喻威严,陈季常好谈佛,所以苏轼这么写。从此“河东狮吼”就比喻凶悍的妇人。后来广为传播,以致成了成语。虽然,这个苏东坡“扒灰”的故事说得有声有色,其实,不过是陈季常编造的而已。原来,陈季常见苏东坡以诗戏他,就编造了一个“扒灰”的故事回击苏东坡,于是,一代文豪苏东坡便无端地被扣上了“扒灰”的帽子了。所以关于苏轼所谓的“扒灰”也就被人们传来传去的变成真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