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设计

处理器设计关注:
数据路径 (如ALU 和 计算管道)
控制单元:逻辑控制的数据路径
记忆体元件,如寄存器文件缓存
时脉电路,如时脉驱动器,PLL,时钟分配网络
垫收发器电路
逻辑门电路的实现[註 2]
处理器为高性能需求设计。可能需要为每个项目的定制设计以实现变频
为性能较低的需求设计的处理器可能实施:
购买一些知识产权
使用控制逻辑的实现技术(使用CAD工具等)来实现其他组成部分.
在处理器设计中包括的一般逻辑为:
非结构化的随机逻辑
有限状态机
微程序设计 (常见于1965年到1985年)
可编程逻辑阵列 (常见于80年代,现在比较罕见)
用来实现逻辑设备类型包括:
TTL 小规模集成 逻辑芯片 - 已不被使用
可编程阵列逻辑 和 可编程逻辑器件 - 已不被使用
射极耦合逻辑 (ECL) 门阵列 - 已不普遍
CMOS 门阵列 - 已不被使用
CMOS ASICs - 今天常用,它们非常常用以致单词ASIC并不用于CPU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FPGA) - 常见于软微处理器,多少需要可重构计算
处理器设计计划大致上有这些主要工作:
程序员可见指令集, 各种微架构的实现
在ANSI C/C++或者SystemC的体系研究和性能建模
高级综合 (HLS) 或 RTL (例如逻辑) 执行
RTL 验证
关键速度相关部件(缓存、寄存器、算数逻辑单元)电路设计
逻辑综合 或逻辑门层设计
进行时序分析 以确认所有逻辑和电路将以特定频率运行
物理设计,包括布局、布线、版图设计
检查 RTL,逻辑门层,晶体管层及物理层表示相符
检查 信号完整性,芯片可制造性
通过重新设计处理器核心,来获得更小的裸片面积,有助于实现以上目标中的几个。
微架构的概念
编辑
主条目:微架构
研究课题
编辑
主条目:en:History of general purpose CPUs § 1990 to today: looking forward
性能分析和基准测试
编辑
主条目:電腦性能
因为现在针对各种CPU的基准测试有太多,并在迅猛发展。
最著名的基准是SPECint和SPECfp的基准测试标准性能评估组织和ConsumerMark benchmark developed by the Embedded Microprocessor Benchmark Consortium EEMBC。
需测量的地方包括:
IPS
浮点
效能功耗比
低功耗
小尺寸、轻重量
环境影响
Some of these measures conflict. In particular, many design techniques that make a CPU run faster make the "performance per watt", "performance per dollar", and "deterministic response" much worse, and vice versa.